彭廣友(曾用名彭廣佑),男,出生于1954年,中共黨員,冶金高級工程師,畢業于長沙冶金工業高等專業學校和中南礦業學院,現為“中南工大”。1976年在洛陽欒川鉛廠工作,1977年參加中國重金屬冶煉科技信息情報網,1983年任冶金工業學會理事,近四十多年主要從事工業企業管理和有色冶金科技工作至今。
主要業績:1978年任車間主任,國營企業搞管理深化改革,實行責權利分配制度,促使生產效率比以前提高二倍以上;1979年任生產技術科長,搞技術創新10余項、攻克爐結等技術難關三項,親自設計并改造的煉鉛冶金爐比同期產量提高三倍,各項經濟指標明顯提高;靠技術進步促使常年虧損的企業轉虧為盈,受到政府多次表彰。1982年任洛陽欒川煉鉛廠廠長期間,重點深入生產一線,解決生產技術問題和技改創新。1984-1988年任河南欒川有色金屬工業公司副經理,負責生產技術工作,研究開發了我國第一臺“電爐煉鋅(一爐多用)項目”的設計與建設,取得了較好成效,填補了我國電爐煉鋅的技術空白。本人多次被評為省市縣“新長征突擊手”等先進榮譽稱號。1989-1999年任河南欒川計劃經濟委員會總調度主任,兼任冶金設計室總工程師以來,多次被洛陽市授予“技術進步、組織工業生產先進工作者”,“優秀科技人才”。科技成果有:1、難選氧化鉛鋅礦石直接熔煉,充分利用了廢棄鉛鋅資源生產合格產品。2、鉛鋅冶煉過程優化配料技術,使生產率比以前提高一倍,節能降耗,產品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。3、煉鉛爐“高鐵高鈣渣型”研試,使金屬回收率提高8%,爐渣含鉛降至1%以下,超世界先進水平。4、電爐煉鋅項目開發研試,直接生產金屬鋅粉、鋅錠,投資省,無污染,一爐多用,適應市場需求產品的結構調整。5、多金屬復雜黃金礦提取技術,均可使黃金在生產過程回收率提高5-20%。6、短路冶煉一爐多用新工藝研試,一套工藝生產多種產品、比傳統方法投資節省一半,效率高一倍。7、活性氧化鋅生產工藝改進研試,比原工藝投資省20%,產品質量穩定提高。8、回籠式焙燒爐研究設計應用,比傳統方式節約燃料20%,熱效率提高30%。9、黃雜銅直接電解,雜銅直接電解工藝技術開發,與傳統的兩段工藝相比,減少了項目投資和加工成本,使企業效益明顯提高。10、工業管理,技術進步曾多次獲得省市縣獎勵表彰。技術成果在國內多家企業推廣應用,取得很好效益。12、先后在國家級、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多篇,多次參加全國冶金學術會進行技術交流。部分科技成果已被國家科委等單位分別編入“中國科技人才大辭典”、“中國發明家大辭典”、“中國專家名人大辭典”、“中國實用科技成果大辭典”、“中國百科專家學者經典”等書。2000年以來雖是國家公務員,但具體主要從事冶金化工科研開發、環保治理工程的設計研究、年產8萬噸鉛銀冶煉項目的建設、電爐直接法金屬鋅粉項目的設計和施工、廢雜金屬的再生提取和工業廢渣的有價金屬提取利用等。
專家服務聯系電話:13383881405